jbo

中国茶叶市场规模将超3500茶业亿元 近半人每天都要jbo喝茶

  今年,很多行业都面临着挑战和压力,但是依然有一些行业在年底交出全面飘红的成绩单,用数据诠释了自身对人们幸福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比如说茶叶行业,不仅保持着良性的增长,也带旺了茶室、茶器、茶服、茶艺培训和新茶饮等相关产业。

  但是,作为文化含量和市场认同度极高的传统行业,茶叶在资本市场并没有讲出好故事。市场格局散,头部企业占比小,行业缺乏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除了某茶品牌在港交所上市外,行业尚未出现其他的上市公司。

  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3.2%。面对风高浪急的市场环境,中国茶叶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发展韧性彰显。依托国内超大市场规模和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通过放缓增速、微调结构、减少进口,顺势完成了茶类消费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在新茶饮、花草茶及茶衍生品等新消费增长极继续拓展的同时,“围炉煮茶”“宋代点茶”“相期以茶”等茶文化现象次第涌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更是为中国茶产业夯实了发展底气。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了茶树的栽培种植。至今,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市场,2022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量为239.75万吨,同比增长4.15%。市场规模达到3395.27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3511.8亿元,扩张趋势明显。

  从消费渠道看,茶叶线上交易已经成为线下消费市场的强有力补充。连锁专卖店、专业交易市场、茶馆、商超是传统消费通路。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快速发展,茶叶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消费渠道,形成了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行业销售模式,并向新零售趋势发展。茶企的线下布局,为其积累了品牌口碑与客户资源,有利于为其线上模式的推广进行引流。茶叶市场线下销售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线上销售规模亦快速增长。

  同时,在直播电商的火爆发展下,网上零售模式在疫情期间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茶叶企业数字化的程度,并加快和加深线上渠道的业务布局。

  随着直播带货成为各行业进行营销的新模式,茶企也在“直播热”的助力下不断加码线上营销,可以预见,短视频、直播等线上营销将会成为茶企常态化的营销方式。

  互联网也是消费者“种草”的主要途径,超过了传统的线下分享渠道。数据显示,去年jbo,有51.3%的中国消费者是通过网络信息的推送了解茶叶相关资讯,领先于主动搜索以及亲朋好友之间的传播。

  作为一种注重个人体验的非标准化产品,网购茶叶也存在着跟食品生鲜等品类相似的痛点。数据显示,去年有超七成中国消费者认为通过电商渠道购买茶叶时,存在卖家过多、鱼龙混杂,导致质量难辨的困扰。还有近五成消费者认为电商渠道没有实体店的选购体验感,服务不专业。但也有部分消费者认为网购茶叶种类齐全、产品丰富。

  数据显示,去年超过九成的中国消费者有喝茶的经历,保持每天喝茶习惯的消费者占47.5%,一周喝茶两三次的消费者占43.8%,随着健康养生观念的加深,63.3%受访消费者表示会选择喝茶来达到保健的目的,61.3%的消费者表示喝茶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出于休闲放松和提神而喝茶的消费者分别占比59.0%和31.6%。

  可以说,茶叶是人们生活中的刚需。喝茶已经逐渐成为不少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用一种茶叶冲泡而成的传统茶饮之外,现在也流行着由茶叶混合其他原料制成的风味茶饮,不同原料发挥着不同的功效,受到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广泛欢迎。

  “国潮”文化流行,延承传统茶饮文化、注重场景体验与氛围营造的“新中式茶馆”成长起来,围炉品茶、宋代点茶等品茶方式兴起,在文化影视产品的推动下,多次在各个社交平台冲上热搜,成为刷屏话题。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茶室数量超过30000家,全国茶室订单量同比增长115%,茶室消费人群中,35岁及以下的消费者占比过半。截至目前,喜茶在全国门店总数已突破2000家,进入超240个城市。以喜茶、茶百道、古茗等品牌为代表的新中式茶饮,以健康、时尚、创新的多种形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市场新宠。

  年轻态消费群体已逐渐成为市场主力。随着年龄、消费习惯、社会环境的变化,80后、90后甚至00后对茶的接受度持续走高。在接纳茶叶的同时,年轻一代通过加入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也在改变着茶产品与茶消费,形成完美“和解”,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健康化的茶及其相关制品的消费需求涌现。一批新袋泡茶企以及无糖包装饮料应运而生,预计到2025年,中国无糖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对于茶的利用方式,多以沸水冲泡饮用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受众群体年轻化、个性化,传统饮茶方式无法满足新的需要,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加简便、快捷、多元化的茶叶消费方式。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通过运用现代深加工技术,把茶叶加工成各种茶饮、便捷的“速食”茶饮品或茶食品,可更加充分地提取茶叶的功能性营养成分。在此类新消费观念的指引下,各类茶叶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消费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按种类来看,最受国内消费者欢迎的还是绿茶,内销量130.92万吨,占总销量过半,其次是红茶,也有一半的占比,紧跟着是普洱茶。自饮和送礼选择的茶叶种类存在区别,在茶叶礼盒中,普洱茶的占比最高,其次是红茶。

  分析师认为,绿茶的产地极为广泛,价格较低,且业界有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的说法,故受到消费者偏爱。而普洱茶的品饮门槛相对较高,极具收藏和饮用价值,满足一定条件下能耐久存,是送礼时的更优之选。

  另外,消费者在自饮时最注重茶叶的气味,送礼时则最看重产地,无论是何种用途,茶叶的包装是最不受重视的选项。因此,在外包装上“内卷”的企业,估计需要改变策略,把成本花在消费者真正在意的刀刃上。

  拥有超丰富人文历史和超高的市场认同度,茶叶却没有能够在资本市场讲出好故事。目前除了天福茗茶在港交所上市以外,行业并没有产生其他的上市公司。分析认为,虽然是传统行业,但国内茶企数量多而分散,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不高,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则更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品质日益重视,众多消费者已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欧睿国际)的数据,近十年来品牌茶叶的平均消费增速领先于非品牌茶叶,品牌茶叶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相对于海外许多茶叶品牌已经打响了知名度,国内茶行业的集中度还相对较低。

  从外销市场的数据看,受汇率波动及疫情反复的影响,去年中国茶叶出口呈现出“量增价跌总额减”的态势。据海关统计,2022年1-12月,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7.52万吨,同比增长1.6%,再创历史新高;出口额20.82亿美元,同比减少9.42%;均价5.55美元/千克,同比减少10.77%。

  整体来看,绿茶仍是我国茶叶出口优势品类,出口量额均占较大比重,分别为83.65%与66.93%。在出口量方面,除普洱茶持续下降(降幅11.94%)外茶业,其余品类茶叶出口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增幅最高的是红茶,达到了12.33%。在出口额方面,所有品类均有下降;其中,黑茶与普洱茶降幅最为明显,分别为43.96%与42.54%。出口均价方面,普洱茶单价最高,为15.9美元/千克;但各茶类均价全部下调;其中,黑茶降幅最大,达44.99%。

  总体来看,量增额减的主要原因:一是海运费用大幅下降;二是附加值低的大包装原料茶出口量上升,小包装茶减少;三是向欠发达国家及地区出口的茶叶量增加,拉低了平均单价;四是东南亚和中国香港地区出口的高价茶大幅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茶叶行业应继续与时俱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善供给结构和质量,增强供需适配性,解决好茶叶供需失衡、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才能使行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j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