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吐新绿,采摘正当时。当嫩绿的枝芽与甘甜的山泉水碰撞,一抹清新与回甘便在氤氲的茶雾中升腾而起。
2024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一茶业大国,不仅在茶园面积及茶叶年产量等方面稳居世界第一,更是在生态低碳的绿色发展道路上先行一步。
在2023年首设的中国茶产业生态低碳发展信息交流会上,发布了《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茶产业在减排固碳技术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茶园化学投入品使用量明显下降,单位重量茶叶产品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此外,会议还发布并解读了《生态低碳茶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全国首批16个省51家企业获得生态低碳茶认证,标志着我国首批经过认证的低碳茶叶产品走向市场,也标志着茶叶成为第一个系统打造的低碳农产品。
不同于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茶在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即使不在采摘期,茶园几乎一年四季也是绿油油的。
肉眼可见的绿色之外,绿色生产、环境友好这些内涵更为关键。喝茶本身就是为了健康,生态、绿色、低碳、有机的茶叶近年来备受关注。
2022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简称全国农技中心)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启动茶产业碳排放研究,调查了18个省36个县共240家茶企茶叶生产中各个环节碳排放的情况。调研结果表明,茶叶种植环节具有明显减排潜力,采用生态低碳茶技术的企业茶园碳排放下降了61%,完成生态低碳茶认证的企业茶园碳排放下降73%。
由此,在“双碳”的战略目标之下,天然具有生态属性且产业基础较好的茶产业,生态低碳就成了产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jbo,全国农技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在充分研究当前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开始联合研发推广生态低碳茶技术体系。生产生态低碳茶是一项涉及生态茶园建设、固碳减排技术应用、专业机构认证的系统性工程,生态低碳的理念贯穿了产、加、销整个链条。
近年来,青岛聚焦茶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要求,提高生态茶园认定标准,在全市集成推广6项生态茶园关键技术。据测算,青岛市采用生态模式种植的茶园,名优茶产出率显著提高,平均亩增优质茶5%以上。
据了解,青岛着手谋划启动生态茶园建设已有十年时间,先后培育了海青绿洲精品茶示范片区、少海茶业有机茶园等10多个复合型茶园。日前,由青岛市农技中心组织认定的崂山区碧海蓝田、晓阳、北崂,西海岸新区海青龙泰茗、即墨区沅禾等5家茶业基地,成功创建为青岛市级生态茶园。
2023年3月,依托中钢科德“CNS碳汇宝”平台,浙江松阳县新兴镇李山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中能国华(重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共计1416吨的茶园碳汇交易,实现交易额5万元人民币,以碳普惠机制实现了浙江茶园碳汇交易第一单。
近年来,浙江围绕茶树良种化,在生态茶园建设、茶机械研制等方面持续“出招”。目前全省已建成生态茶园41.4万亩,据专家测算jbo,按照生态低碳茶团体标准要求改造的生态茶园,年二氧化碳固定量增加约2.5吨/公顷。
四川是茶叶大省,是茶树和茶文化的发祥地。2023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授予夹江县“全国生态低碳茶示范基地”称号。夹江县河西片区的14万亩生态低碳茶园,发展“山上种茶、茶林间种”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在示范推广生态低碳茶生产技术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了促进生态低碳茶的销售推广,夹江县大力开发茶文旅融合项目。其中,“遗产揽胜·天福品茗”主题茶旅融合旅游线万人次,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夹江产的天福茶食品深受群众欢迎,全国近1500家天福直营店的茶食品,三分之一来自夹江。
勐海县茶园种植面积达90.59万亩,位居全国县级第一,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茶业、产量稳居全省县级第一,率先在全国开展生态低碳茶园认证。全县注册登记各类茶叶经营主体超上万户,获SC茶叶企业400多家,规模以上茶企达26户,拥有国家级龙头茶企2户,省级龙头茶企7户;拥有涉茶类驰名商标5件、马德里商标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件,是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唯一突破百亿的重点产茶县。
生态低碳茶是继有机茶、绿色食品茶之外,我国创立的茶叶认证体系中的又一新兴内容。目前,首批取得生态低碳茶认证的51家茶叶企业分布在全国16个省份,低碳茶园认证面积有3万余亩,这在全国数千万亩的茶园面积中所占比例非常有限,未来,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下,绿色低碳茶将为世界茶产业乃至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中国样板和中国方案。
(海报新闻编辑 王乐双 综合中国新闻网、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信网等相关报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jbo